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facebook下载地址

facebook邀请码(最新免费)

兴趣联盟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分享

    以上就是我此次禅修的感悟啦。

    QQ202009904 2021-07-09 12:39


    「禅修」我在栖霞古寺打禅七
    原创 



    禅修已经结束三天了,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写下这篇文章记录国庆期间在栖霞寺打禅七的体验,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禅修呀。
    先放一下官方宣传: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亦可








    莫管他,随他去。


    对我个人来说,这七天变化很明显。

    刚到寺庙时,整个人是很浮躁的。会为各种琐事烦恼,也因为不适应大强度的打坐而浑身难受如坐针毡。


    师父说:“你看看你们一个个腰酸腿麻的,放假不好好在家睡觉,还跑过来参禅。听课听不住,打坐腿麻,跑香呢又不想跑,你说你们来这干嘛?送你们一个词:自讨苦吃。”
    我当时就想:是的啊,我为啥不舒舒服服躺家里睡觉,要跑过来受苦。

    后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听着师父一场又一场的开示,在不断地与自己的对话中,心渐渐平静下来,放下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扰,也看淡看开了一些事。

    这么说可能太浅表,举个具体的例子吧。
    我是很介意自己年龄的。
    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我过往参加活动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所以我总被当小孩子看待。大人们不会认真听我说话,总是说“年轻人嘛”,我的烦恼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当然也确实如此)。
    但还是有点受伤的。
    总是会想,是不是我不这么年轻,就会好好听我说话呢?


    所以这期禅修营刚开始时我不大乐意与人沟通,一方面是本身性格如此,一方面也是想着反正说了也不会被好好听,只会被当做一个“想法幼稚的年轻人”,不如闭嘴。

    我一直“自闭”着,转变在某一天师父开示后。记不大清师父具体讲了什么了,但有一句是: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那时忽然想明白了。
    我开始平静地接受并放下了这件事。
    “年轻”,这不是一个缺点,也不是一个优点。它没有好坏之分,它仅是一个事实。
    我就是年轻,就是阅历不足,这是事实,我没必要觉得羞愧亦或是不安,我单纯地接受它就好了。
    其他许多烦恼杂念亦如此,皆是虚妄。




    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修。

    道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



    另一个特别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各行各业各不相同的人。
    我原本对“老师”这个职业是有点儿偏见的。但是这次的经历,让我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

    宿舍里有一位老师,她同我们分享她去向师父问话时的事。


    她说:“我也知道要因材施教,不能唯成绩论,有的孩子他在学习这方面就是不感兴趣呀,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孩子德行上的培养。可学校一条条的制度压着我们,上头硬要我们拿出成绩,我又该怎么办呢?”
    师父:“做你自己。”

    她说:“我们班有个孩子特别好动,你说我让他抄抄经书,让他静心、专注,这样行不行呀?”
    师父摆摆手:“你别整这套儿!”

    她忽然被点醒了。她同我们说:
    “我一直把我们认为的‘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想着‘我这是为你好’,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们真的需要吗?这真的是为他们好吗?
    “我以前也带过一个好动的孩子,上课时他就是坐不住。有回我讲课讲到一半,他把桌子转了个方向背对着我,我问他怎么了,他噘着嘴,说‘不想听’。
    “我也没有说他,继续讲课。后来我送了一套书给他,说‘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书啦,你不想听课的话,你可以读读书呀。’ 没想到他真的就爱上读书了。
    “有回我上课提问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忽然就举手了,我很惊奇呀,他一直自己在底下看书,从来也不听课的,居然会举手发言,没想到他还答得特别好。
    “他以前做卷子从来不写作文,问他为什么呢,他就说‘不想写’,但那之后他开始写作文了,而且还写得很好,特别有天赋一孩子。
    “不光是我的课,别的科目的老师也是说,这孩子看起来不听课,但问的问题呢他又都懂。他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
    “我就想呀,有的孩子就是要慢慢地、耐心地,甚至是用特别的方法去教的,不能用一套方法来教育所有的孩子。”

    我很是震撼,我以往对老师有“唯成绩论”的偏见,却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处境。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育孩子或许还好说,但上头有领导提指标,下头有家长要成绩,作为老师的他们又是身处一个怎样两难的境地呢?
    我想这个小男孩真的太幸运了,遇到这样宽容耐心的老师,她是真的爱孩子。

    提到当下功利腐败的教育环境时,老师说她在教师节的时候,特别叮嘱过不许送礼,只有孩子自己写的贺卡、做的手工会收,其他任何用金钱买的东西都不要送,连花也不收,因为那也是金钱买的。
    室友感慨道:“真的和我想的好不一样啊,我以为现在的老师都是功利心特别重的那种,明里暗里收各种礼,只要成绩,根本没想着孩子的。”
    老师也有些无奈:“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大环境确实很污浊,但你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我们感叹做这位老师的学生真的特别幸运,她是我们见过最好的老师。
    老师却很真诚地摇摇头:“不是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这样真心对孩子好的,我身边就有好多。”

    老师:“我们班有个小女孩特别乖巧可爱,也很可怜。她父母离异了,由她爸爸带,但她爸爸基本不管她。
    “我发现我每次布置听写作业的时候,她就特开心,眼里有光芒,因为她能让爸爸陪她写作业了。
    “后来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和她爸爸说,‘求求您多关心关心孩子吧,您知不知道每次您给她听写完,她能开心一整天。’”

    老师还有讲很多事,比如把孩子丢到学校就不管不顾的家长,比如理直气壮地说“我原本也没想生下他”的家长,比如孩子不听话就拿刀吓唬他的家长,比如……
    老师很难受地说:“很多人真的是不配做家长的,他们还没有我爱孩子。”

    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印象,因为在禅修营遇见了这位老师,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澗常秋。
    山雲當幕,夜月為鉤。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更複何憂。


    再一个就是对“和尚”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遇见和尚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和他们离得远远的,我总觉得他们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他们远离世俗甚至与世隔绝,他们是圣人,而我等是凡夫。我甚至认为他们是没有七情六欲的。
    但这次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有多离奇。

    和尚也是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平常人。
    我现在简单地把“和尚”当作一个“职业”来理解,像老师、像医生、像军人等等。只是和尚的“职业”有更多约束,他们更加慈悲,对世事看得更透彻,更具智慧,更加清净。

    很幸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的和尚这么有趣,博古通今又亲民接地气。
    虽然崇慧师父打趣说“你们也是倒霉,第一次接触祖师禅就遇上了我”,哈哈哈。

    特别喜欢听崇慧师父开示,他知识非常渊博,讲课从不带稿子,可各类故事、禅宗公案却能信手拈来,说话也相当幽默风趣,课堂上笑声不断,讲到动情处又能让听者落泪。我非常敬佩。
     

    图为师父在禅堂批改学员笔记到深夜十二点半
    崇慧法师

    祖籍江苏兴化,199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
    八岁皈依扬州高旻寺德林老和尚,现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世、云门宗第十五世传人,高旻寺班首。


    说几个禅修期间的趣事。

    师父:“栖霞寺这次请我来时,我一看‘过午不食’,就说那我不来了。一日三餐肯定要吃的呀,我晚上经常还要吃宵夜煮个面呢。
    “所以这次禅七就加上了药石。
    “你们不吃没事,我要吃的。我还在长身体呢。”
    药石:即晚餐。
    祖师称,出家人不应把晚餐当做饭食来享用,而应以惭愧心将其当做延续色身生命的药来食用,因此,佛教将每日的晚餐称为“药石”。


    师父:“我看你们笔记本上写我的名字啊,错别字一大堆!有写成重庆的重的,居然还有人写成虫子的虫,我师父他老人家这么没文化的吗!”
    师父:“说起来以前有个居士请我去他家做客,他母亲不信佛的,问我名字的时候我说‘崇慧’,他母亲就说‘哦,小崇啊~’”
     
    师父:“有回少林寺一位老和尚来我们高旻寺,旅途奔波太劳累,到禅堂坐香时他整个人都睡得歪过去了,但是一直维持那个姿势没倒也是奇了。
    “我们禅堂负责监香的小和尚就为难了呀,老和尚年纪大了怕是经受不起香板折腾,小和尚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动手戳了戳老和尚。结果老和尚立马醒了,抄起一旁的香板就给了小和尚一板子。可把我笑死了,那支香坐得我哟,一想起这事就想笑。
    “后来这支香结束我们就声讨他呀,说你怎么能这样,人按规矩好意提醒你还抽人一板子,为老不尊呀。人少林寺老和尚就说‘我那哪是在睡觉,我是在用功!’
    “禅堂每年都有可多趣事了。”


    某日坐香前,师父再次讲了一下坐香时的姿势,强调屁股要夹紧。
    于是大家安静地坐香。
    寂静无声的禅堂里,忽然传出一句掷地有声的灵魂发问:
    “师父,怎么夹紧屁股,是夹紧屁眼吗?”
    哄堂大笑中,好奇的灵魂们接二连三的发问:
    “师父,一坐下屁股就使不上劲怎么办?”
    “师父,我屁太多怎么放?”
    师父:……



    师徒情深


    师父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文字太单薄,我的表达能力也太单薄,传达不出师父千万分之一的有趣。

    师父还带了他的小徒弟来——弘告法师。

    弘告师父和崇慧师父完全是两种风格,崇慧师父活泼“暴躁”,弘告师父温润如玉,他着一席青袍静静地往那一站,很自然地就生出一种遗世独立之感来。
    他从来都是淡淡的,崇慧师父呵斥他时他非常平和地接受,随后师父同我们逗趣时,他亦开心地露出孩子般的纯真笑容,仿佛没有被斥责过。
    那些琐事于他而言皆是过眼云烟罢了,他一直安静地包容师父的“坏脾气”。
    我太喜欢他了。

    引用禅修营里一位姑娘的感想:
    “好男人都出家了。”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这次禅修后,对“出家”也有了新的认识。
    修行真的很苦。

    崇慧师父8岁出家,童真入道。
    德林老和尚当年同他母亲说:“你把儿子送到寺庙后,他就不再是你的了,就成了寺庙的孩子了。你只有这一个儿子,你要想清楚。”
    他母亲仍是含泪把他交给了高旻寺,之后再没去过庙里。

    崇慧师父那时还是个小和尚。
    小和尚才8岁,但是在寺庙就要下地干活,他每天要干8个小时,前几个月还没有工资。过了几个月老和尚终于给他发工资了,发了52块钱,小和尚拿了钱很开心。
    老和尚说:“没有师父就没有徒弟,你是不是要供养师父啊?”
    小和尚交了20块钱给师父。
    老和尚说:“你是受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供养的,是不是要发心做善事啊?”
    小和尚又拿出30块钱。
    小和尚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月,只给自己留了2块钱。
    小和尚拿着2块钱,和他的师兄一起凑钱买了零食,一人一半分着吃。

    小和尚在庙里长大。
    在寺院里做错了事经常会被师父呵斥,是要挨板子的。
    小和尚说,他是没有童年的。

    小和尚从不过生日,他说生日就是母亲受苦的日子,是母难日。
    每逢生日,他都滴血为母亲书写一份《金刚经》。

    小和尚16岁那年离开高旻寺,踏上独自求学之路。
    他先到一个很有名的寺庙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前去求学。
    (我记不清师父说的是哪座寺哪位大师了)
    大师安排他住在狗窝里,他就在狗棚里打了两天坐。第三天实在受不了,收拾好包袱连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小和尚后来才知道大师的良苦用心,但他那时年轻气盛,没能懂得。

    小和尚南下求学了,在外漂泊了十年。
    小和尚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也因为年少轻狂吃尽了苦头。
    他在外弘法演讲的时候,曾被人指着鼻子骂:“你懂什么?你才多大!”

    小和尚去年被高旻寺邀请回去做班首师父了,在外兜兜转转十年,他又回到高旻寺,报答当年恩情。

    前段时间一位老和尚病重。
    (原谅我又没有记住大师的名字)
    小和尚在鼓楼医院服侍了老和尚二十多天,因为这位老和尚曾照顾过他。
    老和尚躺在医院里,孤苦无依,老来无伴,病榻旁空空如也。
    小和尚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折磨和心理上的孤独无助。
    在医院的那些天,他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和尚,晚年该是多么的凄苦悲凉。

    小和尚早已不是小和尚,他现在是我们的师父。

    师父说:“修行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你们以为修行这条路这么好走吗?我崇慧走到今天,我吃过的苦头是你们所想象不到的。”
    师父说:“修行: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师父说:“修行很苦的。”

    禅七结束的交流分享会上,有位姑娘说:
    “现在很多人对‘出家’有误解,经常说什么‘工作做不下去了好烦呀我去出家好了’,什么‘活着好累哦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我去出家吧’,他们好像觉得出家了就可以过得很轻松很简单,其实这样想是很不对的。
    “如果你连俗世中的事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承受更苦的修行呢。”
    深感认同。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最后一个感悟就是对佛教有了新的认知。
    师父说:“佛法以人为本。”
    “一切佛法在生活中完成,一切禅修在生活中应用。”

    因受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影响,我心里其实认为“佛”是一种迷信,宗教性太强的东西我是很抵触的。
    但这几天下来,日日在禅堂里听师父开示,讲佛法道义,在寺院里感受各位师兄的善意,我开始渐渐改变我的看法了。

    佛讲慈悲,七日的相处里,我所接触到的佛弟子们大多面容和善,笑容真诚,你靠近他们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充满善意的磁场,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和温暖,让你也心生欢喜,那种感觉特别的好。
    我会想,是因为学佛让他们变成这样的吗?这样真好,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以前因为偏见,对佛法是敬畏且疏远的。但逐渐了解之后,佛教的宗教性反而淡化了。开始理解到佛弟子同我说的:佛教是一种教育,它教你觉悟。
    “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文人墨客,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都会信佛?他们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为什么会相信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呢?说明他们验证过。佛有他存在的意义。”


    我开始好奇,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佛教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能让人放下执念,看淡纷扰,活的自在洒脱?
    我想要进一步了解它。





    清澈明朗,永懷善意。




    以上就是我此次禅修的感悟啦。


    对啦,还有一点就是,七天不用手机真的没啥。除了第一晚躺床上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找手机,之后完全忘记它的存在了。
    反而因为没有手机,会更多地和身边人沟通交流。想起以往的一些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各玩各的手机,还是蛮感慨的。喜欢在寺庙里这种放下手机的交心聊天。


    就写到这里啦,感谢阅读。


    愿你也能在这纷杂浊乱的尘世间,沉淀出一种清明。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