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它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觉悟发现。
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象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觉悟看清了。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可能是用力过猛,斧头掉了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觉悟上面,觉悟立刻被樵夫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悟性是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会体现的。一个觉悟的人,是不会有欲望的。慈悲是在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当你放下了,你就有觉悟。不跟别人争了,你不就是提高觉悟了吗?你想去跟人家斗的时候,就没有觉悟了。所以要懂得“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能止诤。”一个人想跟人家斗,一定要以诤止诤,制止他的诤,最后你“不得止”,止住不了,唯有忍耐能止诤,这个法实乃尊贵。
如何做到让自己安详呢?那就要靠觉悟,不要有任何的欲望,在精神境界里面豁达、淡泊、顺应自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变化,将痛苦、将自己的忧伤降到最低点,享受每一分钟的快乐。
你们现在试想一下,比方说你一分钟很开心,那么你这一分钟就没有烦恼了,如果你能半个小时这么开心,你半个小时中就没有烦恼了。因为每一分钟、每一秒,你如果都能喜悦、满足、安宁,你没有不满,没有怀疑,没有抱怨的心理,你实际上就是在无我利他。
……心无罣碍,才能放下罣碍,看破自在。当别人跟你争吵的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怒意的人,你已经打败了对方这个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