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facebook下载地址

facebook邀请码(最新免费)

兴趣联盟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分享

    南京栖霞古寺净善法师谈佛教古籍保护

    QQ202009904 2021-07-09 12:48


    南京栖霞古寺净善法师谈佛教古籍保护

    图片


    图片

    我们佛教界更要重视起来,要积极发起呼吁,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到恭敬三宝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净善法师





    ▼ 


    栖霞古寺位于南京市东北处的栖霞山上,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拥有建于隋代建立的我国最大的舍利塔。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外景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隋代舍利塔


    栖霞古寺历代祖师大德辈出,留下了灿烂的精神文化遗产。其藏经楼内,透过历史的尘埃,诸多佛教典籍熠熠生辉,从明代刻印的《南藏》,到清乾隆年间的《龙藏》,以及明代刻版《华严经》,历代高僧祖师的血写经书、手抄本等,无一不是堪列中华古籍精品的传世珍宝。

    栖霞古寺一直对古籍普查工作非常重视。2014年12月,栖霞古寺顺利成为南京第一家‘’五星级档案单位‘’。为了盘点历史遗存,并让这批珍宝得到妥善修复并建档归类,在方丈隆相大和尚的支持下,净善法师带着一支居士义工团队,默默工作了五年之久,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引起了中国佛教界和古籍保护界的关注和赞赏。他们整理出龙藏10432册,散本32664册,续藏经1398册,頻伽藏714册,民国影印宋蹟沙藏556册等,并对46296册文献进行了编目工作。

    2018年12月24日,栖霞寺净善法师应邀专程来到浙江三门多宝讲寺,在"恭敬三宝”文化交流会上,接受嘉宾访谈时,从分享栖霞寺藏经楼古籍保护的角度,分享了以下对恭敬三宝的见解:

    图片

    ▲净善法师应邀参加多宝讲寺“恭敬三宝”文化交流会




    ▼ 


    这次因缘汇集,能够亲自到多宝讲寺来,经过接近一天的学习,自己内心颇有感触。今天,全国各地各兄弟寺院各个方面的人才,聚集到多宝讲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大的善事,正如《弥陀经》所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大家做的恭敬三宝的事业,是非常有功德的一项事业。

    图片

    ▲净善法师在“恭敬三宝”文化交流会上


    我来自南京栖霞古寺,修书是我发自内心的一项个人爱好。我读书是在南京读的,原来学的是中医。那个时候我是一名虔诚的在家居士,喜欢到古玩城、到地摊,去淘一些破烂不堪的佛经,包括破损的一些佛像,后来就从事于佛教典籍版本的研究,以及文献的研究。大学毕业以后,我在南京栖霞古寺剃度出家,发心希望能对寺院的经典加以整理。

    我们栖霞古寺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辈出,收藏的东西非常多。古寺现有三个国宝级重点保护文物,一是唐朝时期的一块碑,还有1500多年的石窟群,以及隋朝时期的舍利塔。寺院主体建筑是江苏省文保单位,珍藏了寺院历代祖师们大德们所书写的一些经典。我出家的时候,就和我们大和尚禀告,我能不能发心,利用我空余的时间,把这些东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来。我们大和尚非常慈悲,满足了我的心愿。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内,净善法师在修补古籍


    我和这批法宝非常有因缘。我是1984年出生的,而栖霞古寺里除了《龙藏》以外的所有经典,也正是于1984年用当年的报纸包起来的,存放在几间库房里。我和团队接下来花了三年,对这批四万七千多册的佛教经典逐一进行除尘。就经典库存量来说,我们在全国寺院当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的。接着我们又用了两年时间,把四万七千多册古籍输入电脑,一一存档。当看到这些古籍保存下来时,我从内心非常赞叹这些祖师们的功德。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内用报纸包裹的古籍(部分)


    我这十几年,几乎都是和古籍打交道。全国大的寺院的藏经楼,我几乎都去过。全国公共的图书馆,有藏、有藏经的地方,我几乎也都走过。经过这一番走访,我发现整个社会上的古籍,流传最好的、版本最好的,就是佛经。国家图书馆珍藏了唐代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宫经》,应该是迄今有历史年号记载的第一部经典。所以说,佛经的推广,直接推动了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另外,像我们早期的敦煌遗书、唐人写经,几乎都是祖师们、信徒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就拿北宋的《开宝藏》来说,从开版到最后的重工,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的。

    图片

    ▲净善法师在藏经楼


    浙江也是一块宝地,佛教《大藏经》有二十几种版本,浙江就有普宁藏、思溪藏、径山藏、嘉兴藏等,好几版《大藏经》的出版印刷都在浙江。所以说,浙江是佛教古籍的一个重镇,以前浙江很多寺院都在刻经、印经。嘉业堂目前还存有二十余万块雕板。如果没有这些佛经,其他能在全国古籍排上号的就太少太少。为什么佛经会流传这么多呢?就是老一辈的祖师们,用他们的一个信仰,一点点、一点点把它传承下来、保护下来。

    这几年,我们也走了好多寺院,看到了古籍保护的一些现状,应该来讲不是太理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局面呢?就是因为大家认知度、重视度不是太高,特别是年轻一辈,更是对这些不重视。很多藏经和古籍,就锁在藏经楼上,每天都在损坏。社会上对古籍保护非常重视,我们佛教界更要重视起来,要积极发起呼吁,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到恭敬三宝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2016年,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到栖霞古寺去看了以后非常震撼。因为我们用了接近五年的时间,把接近五万册古籍的除尘和编目工作全部完成。他说,一个公共图书馆要做同样的工作,最起码要用二十年的时间。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们的一些义工、一些居士,他们每天吃过饭以后,发自内心地在做整理、做除尘,周而复始,不畏辛苦。所以说,我们佛教界做这些恭敬法宝的事情,是比较有力度的,因为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发心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才取得这么大的一个成绩。

    图片

    ▲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等人在南京栖霞古寺古籍修复室内观看古籍修复照片


    我刚刚也听了多宝讲寺的这么多的义工,在诸位法师的带动之下,做了这么多恭敬三宝的事情。我建议,我们要把我们所做的事情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我在栖霞寺做的古籍修复工作,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我正式职务是监院,每天的事情也很多,包括对外接待、对外活动等,但我只要在寺里,每天保证必须到楼上修复室去修一点古籍。我们现在寺院现在辟出一个场地,大概有四百多平方米,作为古籍修复室。我也希望能培养出佛教界更多的古籍修复人员。其实社会上会修书的人也可以修,但是他修书的时候,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心,没有带着一种信仰。而佛教古籍修复,最主要的是靠我们的发心。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保护佛教古籍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图片

    ▲净善法师在藏经楼


    这几年,我们对栖霞古寺珍藏的善本、孤本,进行了古籍再造。2019年,是栖霞古寺中兴一百周年,我们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举行一场佛教界古籍保护论坛。我们就是希望,让社会的力量也能融入进来。因为我们出家人念经修行是可以,在古籍保护这一领域,还必须依靠外来的一些力量,给我们进行一个培训,然后我们再要培养专业人才。

    刚刚那位发言的那位居士提到佛像修补的费用很高。确实是这样。古籍的修复费用也很高。用纸,已经成了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严格来讲,纸的寿命可以达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遗书、唐人写经,其实已经超过千年。这些纸张是非常好,特别是宋代的藏经纸非常好,现在已经失传。好纸的寿命非常的,人的寿命和纸相比时,非常短暂。这几年,上海复旦大学杨玉良院士联合在纸和墨方面有研究的全国专家,每年在浙江开化举办一场论坛。浙江开化,在明清两代就产好纸,上贡朝廷。目前这种纸在消失了一百五十多年之后,重新又被研发出来。据他们研究,这种纸的寿命可以达到两千八百二十五年。从原材料到纸的成品呈现,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长达三年时间。

    图片

    ▲多宝讲寺“恭敬三宝”文化交流会现场



    图片图片

    ▲唐人写经


    我个人建议,今后我们在印经的时候,尽量多选一些好纸。因为民国以后的佛教经典的修复工作,已成为一个世界难题,因为它的纸张,酸性特别大,就像我们的报纸,你放了几年以后,会发黄,开始脆化、脱落。民国的这些佛教文献,已经出现这些问题,修复是太难太难了。只有好的纸张,才能更好地把佛法传承下去。这也是对我们三宝的一种恭敬。而且印刷的质量尽量要好,因为印得好的经书,大家看了以后会特别珍惜。你看我们仿古的一些法本,用锦盒包装的一些法本,在寺院的流通处一放,善男信女们很快就把它请走了,回去以后也会把它恭敬地放起来。如果我们印的经典,没有选择好的装璜形式,没有好的纸张,大家就不重视,感觉这些东西来得太快,随地就把它扔掉。

    刚才从一个方面讲到修复的成本高,但是我个人又感到,只要我们发心,这个成本又不高。为什么这样讲?修书是一个很传统的行当,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专业工具。比如我在寺院修书,就一支毛笔、一个小水杯,我们压书用的工具,就是从山上原来老的寺院遗址扛下来的石头,就可以压书,很简单。我们也到过公共馆,他们的压书机、裁纸机,一套要几百万元,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因为后来还是要靠人工去进行修复,只要你能耐得住性子,慢慢地是可以把它给修复好的。书不怕破,就怕我们没有这颗心。我有时候也给团队这样鼓劲:我们栖霞寺有四万多本古籍,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发心,我们现在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随便做一做都是几个亿的工程,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经的价值太高了,我不是指它的经济价值。很多人就问:师父,这么多的书,你什么时候能把它修好?我说,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有恭敬心,慢慢地去做,“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只要往前去走,往前去做,不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通过这几年的推广,我们寺院更多人对此重视起来。我们去年对藏经楼进行改造,投入接近二百万元;然后我们藏经楼又添置了六十个金丝楠木的书橱;我们现在在建一个大的修复室,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古籍保护工作。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内古籍修复工作台



    图片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藏经楼


    图片

    ▲南京栖霞古寺藏经楼,净善法师带领的

    古籍修复团队在工作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