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facebook下载地址

facebook邀请码(最新免费)

兴趣联盟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分享

    爱如牢狱 恭诵: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QQ202009904 2021-10-02 08:55




    恭诵: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经云:“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又云:“慧说爱为狱,深固难得出”

    人世间的一切恩爱相会都是由于因缘和合,若夫妻眷属,父子至亲,朋党比肩无不是因缘具合。

    又,人世间一切怨憎发生都是由于因缘相聚,若冤家对手,若生死对头,若战场敌人,避也避不了。

    人间所以为可悲之事多是如此,恩爱聚合却要分散,冤家对头偏偏狭路相逢。

    依佛教因果来看,一切因缘自有因果。有因有果,有果有因。世间凡夫不识因果关系,愚昧无知,执着于情爱,怨憎而斗狠。

    岂不知一切无常,应该修习佛法,断诸陋习。恩爱也罢,怨憎也罢,终究无常,执空求空,不亦难乎?

    佛经中说到一个可怕的事例,但可能经常发生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我们却不能自知。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长者,财富丰足却吝啬布施,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令守卫把好门,防止有乞讨的进门求索

    有一天,长者家中杀了鸡做菜肴。他们夫妻二人与家中的小儿子一起吃饭。夫妻二人拿着鸡肉再三的放在小孩的口中。释迦摩尼佛知道这位长者的福德到了该度化的时候,于是变化成沙门僧人来到长者饭桌前,说多少布施些食物,你会得到大福德的。

    长者愤怒的说,你是出家学道的人,为何这么不知羞耻的唐突乞食呢?

    沙门僧人说,你自己因为愚痴而不觉得羞耻,我为什么要觉得羞耻呢?

    长者说,我们一家人愉快的吃饭饮食,为何事而要觉得羞耻呢?

    沙门僧人说,你杀害自己的父亲吃他的肉,把自己的母亲当做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仇敌当做自己的儿子,这么的愚蠢而不知羞愧,反而问我沙门僧人羞愧之事呢?

    于是沙门僧人而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冢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饰  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亲欲为安 

    长者听闻偈言后,非常的震惊,问沙门僧人为何要这么说呢?

    沙门僧人说,桌子上的鸡是你前世的父亲,因为吝啬不施舍,此世受报为鸡。你的儿子,前世是罗刹,把你杀死吃掉,这一世来做你的儿子,因为你的罪业还没完毕,这一世还要害你的性命。你的妻子是你前世的母亲,因为对你的眷恋,这一世做了你的妻子。

    这是多么的恐怖啊,不知因果,贪恋世间恩爱,真的知道真相就会非常的恐惧。世间众生应当勤修佛法,早求出离。经云:“今卿愚痴不识宿命。杀父养怨以母为妻。五道生死轮转无际。周旋五道谁能知者。唯有道士见此睹彼。愚者不知岂不惭羞。于是长者懎然毛竖如畏怖状。佛现威神令识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寻则忏悔谢佛便受五戒。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图片

    图片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论读诵佛经

    Read Buddhist sutras

    【居士】有没有“学佛人应多读佛经”这方面的佛经依据?

    【法师】这方面的佛经内容很多,如:

    《杂阿含经》说:“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槃,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卷第四十三)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2/T02n0099_043.xml#pT02p0316c1703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4/T14n0492a_001.xml#pT14p0753b2608

    《佛般泥洹经》说:“佛经不可不读,道不可不学。天下径道众多,王道最大,佛道亦尔,最上道也。如数十人,各持弓箭射埻中,有前中者,有后中者,射不休息,必复中埻,行佛经道如此,莫懈莫念。‘前以得道,今我不得道’,不得有是恨,如人射不休息会中埻,为比丘不止会得道,法可久。坐起当相承用,佛经当读讽诵,思维其义。”(卷上)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1/T01n0005_001.xml#pT01p0161c2101

    《佛说忠心经》说:“佛告诸比丘:‘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佛说经已,五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阿难白佛言:‘是诸沙门,闻经意解,何其疾也?’佛言:‘此诸比丘,前迦叶佛时受诵斯经,中间无佛,随世因缘废不复闻,至吾为说,闻即得道。’”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7/T17n0743_001.xml#pT17p0551c0901

    《佛说阿难四事经》说:“吾去之后,世名五浊,人心愦愦,秽垢自乱,世多颠倒,贱善尊恶,此实可忧。世虽然者,吾有经籍、恳恻之戒,尽心遵行,福自归身,汝莫忧也。吾虽去世,典籍续存,六度大法不持之去,行者得度,非神授与。”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4/T14n0493_001.xml#pT14p0756c2307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说:“释迦牟尼佛出五浊世,种种呵责为汝说法,无奈汝何,教殖来缘。今得见我,我今摄受是诸人等,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为他演说,赞叹义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诸功德来生我所。”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4/T14n0456_001.xml#pT14p0431c2512

    《持世经》说:“若于今世,若我灭后,若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如是等经,若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当知此中则为有佛。何以故?我说诸佛即是法身,以见法故则为见佛,佛不应以色身见。若人信法、听法,是人则为信佛亦听佛语。若人于此法中,能如说修行,是人则为见佛,是人名为实语者、法语者、随法行者。”(卷第一)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4/T14n0482_001.xml#pT14p0645b0411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说:“何名作法事?所谓随闻何等法门,即当受持、书写、读诵、思维、修习,及为他解说,或以无颠倒相应修学,是为法事。”(卷第二)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4/T14n0489_002.xml#pT14p0708c2703

    《大般涅槃经》说:“云何菩萨具足多闻?菩萨摩诃萨为大涅槃,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一部,唯毗佛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亦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二部经,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是经典具足全体,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复除是偈,若能受持如来常住、性无变易,是名菩萨具足多闻。复除是事,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亦名菩萨具足多闻。何以故?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是名菩萨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闻。”(北本卷第二十六)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2/T12n0374_026.xml#pT12p0520a2901

    《大方等大集经》说:“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如法说,如说而住。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住?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当作佛,请诸众生许以法味。’请已不能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微妙经典,不能护持清净禁戒、勤修精进,不修知足,于善法中少得知足,是名欺诳,不如法说,不如说住。若有人言:‘我当作佛,请诸众生许以法味。’请已受持、读诵、演说,护持禁戒,勤修精进,少欲知足,多得善法不生足想,是名不诳,如法而说,如说而住。”(卷第十一)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3/T13n0397_011.xml#pT13p0069c2911

    《方广大庄严经》说:“正使如来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无碍辩才,于一劫中日夜常说此经功德,亦不能尽。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当知是人所得功德亦不可尽。””(卷第十二)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3/T03n0187_012.xml#pT03p0616c26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是菩萨摩诃萨由于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维、书写、解说、广令流布,于当来世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随本所愿安立有情,令于三乘修学究竟,乃至证入无余涅槃。憍尸迦!如是名为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维、书写、解说、流布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所获后法功德胜利。”(卷第一百零一)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5/T05n0220_101.xml#pT05p0560b081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于余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诸胜善法,亦应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习、如理思维、好请问师、乐为他说。”(卷第一百零三)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5/T05n0220_103.xml#pT05p0574a16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若有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维、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令佛宝种不断、法宝种不断、僧宝种不断。”(卷第一百零五)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5/T05n0220_105.xml#pT05p0579c071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我今实言告汝,诸有净信欲不舍佛、欲不舍法、欲不舍僧,亦欲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定不应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庆喜!此是我等诸佛教诫教授诸弟子法。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爱乐听闻、受持、读诵、如理思维,以无量门广为他说,分别开示、施设安立,令其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能近圆满一切智智。何以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得无上正等菩提,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卷第三百四十七)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6/T06n0220_347.xml#pT06p0781b291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如来为诸菩萨摩诃萨或略或广宣说六种波罗蜜多相应之法,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此六种波罗蜜多相应法教,若略若广皆应听闻、受持、读诵,令其通利,既通利已如理思维,既思维已审正观察,正观察时心、心所法于所缘相皆不复转。””(卷第三百五十七)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6/T06n0220_357.xml#pT06p0836c0806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学声闻地,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欲学辟支佛地,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欲学菩萨地,亦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菩萨所应学法。”(卷第一)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8/T08n0227_001.xml#pT08p0537b1503

    《法华经》说:“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卷第五)

    http://cbeta.buddhism.**.hk/xml/T09/T09n0262_005.xml#pT09p0045b2509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http://cbeta.buddhism.**.hk/xml/T12/T12n0365_001.xml#pT12p0341c0414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