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facebook下载地址

facebook邀请码(最新免费)

修行佛法正心意而为本

已有 417 次阅读   2016-03-28 16:45   标签贪嗔痴  如何  制服 


      修行佛法正心意而为本

      修行佛法心意为本,类似这样的内容我过去也讲过,但是今天别立题目而说,重点提出来,(是要提醒大家)佛法成就不成就的关键,不是在外相精进与否的,而在于你的心意与法相合不相合。心意合法理则法顺,心意不合法理则法逆。如果我们是以贪嗔痴的心来修行佛法,或者在禅修、诵经以及持戒当中,心未向制服贪嗔痴而用功,或者从来就没有观察过自己贪嗔痴的心,那么我告诉你,你是没有办法成道的。
       作为修行者,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心意就是自己对于贪嗔痴是如何观待和决定的。我们的修行到底是在六情(六根识)之心的覆蔽下行持的,还是远离了六情去行持,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很多人修行佛法,他的方法也对,闻思修的次第也有,但是多年努力却没有一点点成效。原因是什么?往往都是在用贪嗔痴及迷著于六根识的心来修行,心纵情于六根识中而不自知。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观照过,没有真正从五欲六情用功过,所用的一切工夫都是相应于贪嗔痴,所以纵然闻思次第不错乱,纵然(表相的)修行方法没错,也没有魔障干扰,也依然成就不了。
       修行多年的人要学会返观啊!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地面对过自心的烦恼、正视过自心的贪嗔痴。我们仅仅是爱好的、想当然的、随顺颠倒的一种修行,这样是没有办法成道的。所以在修加行时我们要先修出离心的前行,这是很关键的!因为出离心就是要出离贪嗔痴,就是要让你认清自心的贪嗔痴,以及贪嗔痴所起的三界六道轮回(的真相)。让你认清楚后生起决定(对治的心意),并且努力串习,令自己慢慢生起一点点功夫乃至所谓觉受。可是如果你没有真正彻底从相以及性上去认识贪嗔痴,说明你没有真正决定去出离,如果根本没有(这样的心意),要想修行获得成就那是没有办法的。
       这样类似的内容我以前开示过,但是今天别立题目重点提出来,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修行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东北某位居士,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可我看的清清楚楚,她没有真正、真实的针对自己的贪嗔痴五欲去着手,虽然也学佛法,但是不出生智慧、不出生慈悲、不出生禅定。(这样的学佛人比比皆是)

       说到这里同样也有一个公案和大家分享:
       在佛陀时代,有个人出家了,他成为比丘以后精进修行十二年,却没有任何的成就,一点点的成就都没有。为什么呢?他在精进修持中从来没有真正针对自心贪嗔痴的五欲六情进行对治过,纵然每天坐禅,纵然每天经行,却没有真正生起对治的心意来,所以十二年不得道,一点点的禅定觉受都没有。(我们在座上会冒出很多贪嗔痴的念头,这是因为座下没有善护心意的缘故,没有真正认清自心的心意而去对治的缘故。所以座上不停地出念头,不停地散乱。)这比丘在外相上是很精进的,但12年的修行却没有一点点的禅定觉受。
       尔时,佛陀照见了他的境界以及发心,对此人生起慈悲,同时也知道这个人有得度的因缘,因此佛陀以神通力化作一沙门,到他居住的寂静处和他同住。比丘住的地方在河边,到了晚上,一只老乌龟从水里爬出来,惬意地在岸边休息,这时来了一只狗。乌龟看到狗马上把头和四肢缩回去,狗想吃乌龟却咬不到它,急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办法,于是就扭头走了。等待狗走了后,乌龟把头和四肢又伸出来(继续晒太阳)。
       这位努力了十二年的比丘就对化人沙门说:“你看乌龟有护命之铠,所以没有被狗吃掉。”
       化人沙门就说:“我们很多人不如乌龟呢,为什么?乌龟有护命之铠,而我们被无常所迫,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死亡。我们自己生命这样微脆,却不懂得观无常,不懂得出离贪嗔痴,不懂得息灭五欲,很多修行人因不懂得对治自己贪嗔痴的心反而以散乱心耽着五欲六情,因此导致禅定不能成就。”佛陀对他进行了如是的教授,教授完毕恢复了佛陀身相。
       这个比丘因此而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对法也有所了解,从此后把心意转变过来,把禅修重点放在对治贪嗔痴五欲六情上,结果没有多久就成道了。

       大家看这个案例中的比丘,十二年在散乱中度过,虽外相上很精进,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禅修、禅修、禅修,但是他的心意始终没有放在对治贪嗔痴五欲六情的修行上。只知道每天修呀修,对于五欲六情的执着没有一点点对治,心意没有放正,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有些“老修行”,每天只知道念佛,从来不关心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等问题,她们对色声香味触等的执着均不关心。就在那所谓的修呀修,这样能成就么?
       所以今天立这个题目就是想让大家认清楚自心的贪嗔痴,你要真的认清楚后,下决心去对治它、斩断它,当你心意往这个地方用功的时候,很快就能成就了。很多人不能成就是因为这个(心意没用对)。东北有位老居士,三十多年的修行了,现在也很精进,但是我心里默默地叹气,我也曾经给她说过(存在的问题),她也是能接受的人,但是过后依然没有真的去从心上对治贪嗔痴,无论念佛无论持咒,都没有(如是对治过),我感觉她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她真的很难从内心发现自己的贪嗔痴,也就无从下手去对治。
       出离心(生起)到底是什么状况?实际上出离心是:第一,发现自己的贪嗔痴;第二,了解贪嗔痴的过患;第三,及时处理贪嗔痴;第四,用实际修行方法对治贪嗔痴。这样行持才能生起出离心来。可是我们有么?包括在场各位,对贪嗔痴的觉受特别的微弱,如此又怎么修呢?烦恼起来的时候从来没有看到是自己的贪嗔痴在作怪。只会说:“我不该这样。”可不该这样的背后是什么呢?再往下看一看。这一点是相应于《大智度论》里所说的,你若欲成就禅定就需要弃五盖、除五欲,可是五欲怎么除呢?首先要摆正你的心意!心意正,则一切皆顺。所谓的“心意正”就是摆正你修行的用功着手处。上面公案中的比丘,人家十二年不比你们精进么?但却没有一点点禅定的消息和觉受,别说成道了。可是当在佛陀对教诫后,告诉应当针对贪嗔痴来着手而修行对治,比丘如实而行后,没有多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位。所以修行要想成就,首先心意要正。心意要正你才能(及时准确地)对治贪嗔痴等烦恼。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国王,想要剿灭叛军,必须要先知道叛军在哪个方位,然后才能剿灭。如果国王不知道叛军在哪儿,他怎么去剿灭呢?同样我们也是一样,你怎么用功的?你的向心处在何处?你们不要认为自己修行多年了,出家二三十年,有什么用?你每天的用功是不是在这里(心)?每座的用功是不是在心上,是不是在你的贪嗔痴上去对治的?是么?你们谁敢举手?所以为什么不得力,心意不正!
       今天讲这些仅仅是从出离心的角度、从基础禅修上来说的。(更广义的还包括)我们在座下待人接物的时候心意亦要正,不仅是(自己)出离贪嗔痴,出离的同时还要生起利他的菩提心。(座上、座下均应串习,令自己无时不失正念。)所以,正所谓心意正则一切皆正!(李晓琳整理)


喜欢这篇日志?收藏或分享到:



分享 举报

评论 (0 个评论)